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解说

《血战湘江》解说文案_《血战湘江》:中国向何处去的关键一战

时间:2023-06-15 17:31:42 上传:可望可及 字数:0 字

中国战争/历史电影《血战湘江》

于2017年上映

由陈力导演

柳建伟 项小米 编剧

影片讲述了作为一部为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献礼的影片

本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

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

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

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

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

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血战湘江》:中国向何处去的关键一战陈力导演、柳建伟等编剧的《血战湘江》

是一部壮怀激烈的战争电影

描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关系到中国工农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的全过程

这一战

放在《资治通鉴》和世界战争史上都是如此

浴火重生的这支军队

从此不再有如此被动危急的时刻

北上抗日的中共

必须要从军事上立住脚

才有可能将其理想和抱负实现

1840年以来

一代代人(仁人志士)寻找和选择救中国的主义、方式、办法

事实证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晚清新政、北洋政府、国民党(数次机会)等

都没有实现将中国焕然一新的能力

既无从解决中国一盘散沙的基层

也解决不了各自为政的地方实力派和军阀

更是触摸不到工业化的边缘

至于科学、教育的现代化完全无从谈起

从国家(民族)利益至高无上的角度来看

无力者就应该退位

但是任何居于历史舞台中心的失败者都不甘心退出

1921年创立于上海的中共

也是经过了在城市的发展和实验

在文化教育界和城市工人运动、国共合作后发现

革命不彻底和反复的国民党无法作为稳定和有远见的革命共同体

中共必须拥有自己的军队

才能实现组织化、纪律化的中国

才有可能将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寻找机会建立起工业体系

追赶以及超越西方发达工业国(也就是列强)

而这一切的关键

首先在于活着

然后发展

自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

红军转移就成了重中之重

以共产国际代表李德、中共领导人博古和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

决定着红军的前进方向

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等代表的实干派在长征途中与左倾路线、冒险主义的李德、博古进行了政治、军事和路线上的坚决斗争

王霙饰演的毛泽东

以大无畏的胆识

不但要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及军队作战

也要和桂系军阀白崇禧周旋

更要和湖南省主席兼剿匪总司令何健进行血拼

尤其是后者更是杀死毛泽东与朱德夫人的元凶

桂系军阀与中央军有合作有矛盾

期间的缝隙可以利用

但也要随时应对变化

至于何健

血海深仇无法共存于天下

是一条追来的疯狗

而在党内、军内

组织和军事强行扭曲

特别是来自共产国际的李德刻舟求剑

不能适应中国特殊的国情

在反围剿和长征路上以教条主义不断在客观上牺牲着红军将士

而年轻的博古也是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历史认知

无法担当起特殊位置的考验

而周恩来则被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不断边缘化

然而他与中华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的红军的战略性大转移

史称“两万五千里长征”

但是“正在进行时”的长征

却没有多少浪漫可言

而是血淋淋、赤裸裸坦荡荡、的生死之途

血战湘江关系尤为重要

出发时的八九万人

渡河之后只有两三万生还

1949年后的解放军元老们

回顾往事

都会想起这一战

关系到中共中央及红军绝大多数领导骨干的生命之战

是那么的接近于团灭

国民党军队高层的各怀鬼胎、以邻为壑、畏缩不前

即使让红军损失惨重

但是以红军34师陈树湘为代表的牺牲者的强力阻击

还是为红军主力赢得了渡过湘江的时间

《血战湘江》将批判的武器对准将士的血肉之躯

镜头非常贴近战场

子弹横飞、炮火连绵

李德在冒进的同时还要求毛泽东的部队携带着成了累赘的辎重

导致红军行进速度过慢

让国军的轰炸和追击造成更惨痛的伤亡

《血战湘江》并没有将毛泽东塑造成神

也给了李德自我辩护的理由

毛泽东以其丰富的游击战经验和对中国历史上的战争的熟稔

诉求明确的提出建议

而李德则“主观上是好的”

但是能力确实不足以在最需要强有力的战略军事家的时刻继续待在那个位置之上

在不久之后的遵义会议上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作为核心

《血战湘江》讲述的便是

没有核心的红军是要被历史有所牺牲的

而有组织、有纪律和上下精神的高度统一

则是党派、企业实现自身目标

在历史的大风口上有定力

有能力把握住这风口的关键

可望可及

文章

1篇

浏览

0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